甘肃高考改革:目前初二及初二以下的兰州家长必读
日前,《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教育部备案。该方案指出,综合考虑省情、教情,甘肃高考改革新方案将于2019年启动。这意味着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也就是目前初二年级学生)将进入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学习评价阶段,2022年的高三毕业生将采用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录取。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2016年3月14日发布的《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这里我们节选部分家长比较关心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借鉴。
方案中的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提到:
1.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项目。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保留对长期居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汉族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10分;对农村户口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考生,报考省属院校理工、文史类专业,录取时文化课加5分的地方性加分项目。同时,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考生,采取专项计划、定向招生等政策予以照顾。
2.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规范试点高校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进行。
3.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本专科文理类各批次实施大平行志愿投档。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
有关高考科目,方案中有如下说明: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对于这个方案,家长或多或少存在种种疑问:高考到底是难了还是容易了?孩子负担是加大了还是减轻了?要做什么准备来应对?在此笔者就这个问题综合了一些专家的观点和看法,供兰州市各位家长参考。
1、初二及初二以下年级家长:应对新高考必须提前注意的三个方面
高考改革看似还要几年时间才实施,但是对于在读初二及以下的家长一定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某些学习压力下延至初中。按目前的高考特点,若不分文理科,学生在高中除了语数外三门必考,其它七门课都在选考之列,因此像地理、生物这样的课程必须在初中打好基础。目前兰州市历史、地理、政治和生物属于会考,中考不考。这就意味很多人只是应付会考,所以很多学生只是依靠考前冲刺应对考试,这样的结果是这几门课基础不扎实。高中偏理科的同学则会在选择时候范围受限。所以在初中阶段相应要重视这些科目,以便在高考阶段有更多的选择。虽然高考改革没有增加语文的分值。但语文学习会越来越重视文言文和古诗词。所以孩子在小学到初中阶段一定要背诵大纲要求的古诗词和文言文。
其次,英语学习会更超前。方案中,英语没有如之前所说的降低重要性、减分、也不是一年两考,而是在高中三年时间内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虽然细则未出,但多一次考试机会意味着学生有可能最早高一上学期就能第一次考英语,最晚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而不管是哪种选择,考试之前必然要完成完整复习的,意味着整体备考规划至少压缩大半年,所以从初中开始超前学高中英语可能慢慢形成趋势。除此之外,改革后英语很可能加大听力分值,极有可能增加口语测试。这就要求孩子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重视听力和口语,做到从小练习,正真做到告别哑巴英语。对学生来说,也是增加了学习难度和压力。
再次,特长生加分可能会进一步取消。既然高考艺体特长生加分取消,可能会导致很多初中校弱化对初中体育、艺术特长生的定点培养工作,家长对孩子的艺术方面培养将回归兴趣主导。其次,科学选拔意味着在分数外要有另一套评价标准。方案中提出要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所以家长可以多鼓励学生参与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
2、尖子生家长:密切关注自主招生
高考改革方案虽已公布,但根据“三年早知道”的原则,甘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会提前三年向社会公布,意味着目前高一至高三学生基本不受影响,至少到2021年高考仍分文理、实行语数英+文理综的模式。由于此次高考改革,不仅包括考试科目改革,也包括大学的招生方式改革。所以,当前兰州的初二及初二以下的学生家长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在自主招生方面,方案明确提出自主招生从往年高考前改到高考后,并且高校不能再抱团结盟联考,因此对于计划参加自主招生这类学生的家长,需要留意以下三点:
第一,各高校发布的自主招生政策信息。由于联考被禁,各校将单独公布政策,要求也会各不相同,需要家长协助收集相关信息。
第二,申请材料关依然重要。由于自主招生改到高考后,若拖太晚会对录取工作产生影响,所以估计自主招生会在6月中举行。哪些学生会有资格参加?若数量太多,各高校必然没有足够的组织和消化能力,所以申请材料依然是作为第一轮筛选学生的重要工具。家长可以协助收集证明孩子综合能力的材料,甚至协助准备推荐信。
第三,“631模式”可能成为主流。近年多家知名高校采用60%高考成绩+30%单考成绩+10%面试成绩作为自主招生录取标准,在今年没有足够时间论证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更多高校采取这样相对安全的标准。
同时,尖子生家长还可留意:让孩子多参与高级别学科竞赛和有高含金量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学科竞赛奖项早已取消加分,但它依然是高校最看重的自主招生入场券。
转自:甘肃高招